我国培训管理者门户网站,国内企业培训总监、培训经理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管理 > 正文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教育培训管理研究

2020-01-10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作者:曹文军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中心
摘要:在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企业中,管理层的智慧领导力、员工的创新能力、技术技能水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某企业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构建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并通过量化积分方式促进教育培训精细化管理,使教育培训工作高效有序。精准实现员工能力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教育培训;量化积分
某H企业是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产品客户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型公司,下设二级公司三级公司共10多家。企业的教育培训管理方式比较传统,效率不高,本文以此企业为例子展开论述。
1教育培训现状
1.1培训需求收集针对性不强
某H企业培训需求收集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按照子公司部门教育培训专员,收集员工填报的培训需求;汇总到本级单位,再统一上报总部确定某企业全部培训需求。这种自下而上征集培训需求,汇总到企业总部后采用自上而下确定培训计划,此方式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培训工作“想当然”、“拍脑袋”的现象,但随着某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转变,该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培训工作需要,培训后效果提升也不明显。
1.2培训计划执行的管理方式粗放
培训计划的执行也采用传统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监督。(1)目标管理:按培训班开班和结班情况,汇总培训报表统计计划完成率,并纳入培训工作专项考核。(2)过程监督:通过审核查看培训原始记录,对其执行过程实行监管督办的过程管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出现:①从公司统计全部计划完成率计量过大,且人为统计难免出现误差,难以保证目标管理的客观性;②原始资料从原理上是能够体现管理过程的,但是这种台账管理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资料收集、整理得好,往往比实际开展培训工作好的单位更容易在各项审核中受到积极的评价,导致培训工作趋于形式化。
1.3培训过程与效果的量化评估存在难点
某H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量化管理方面是薄弱环节。现状只是通过员工学习效果的考核、培训后评估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管控。通过对培训师授课满意率的评估管控教员;且两项评估的过程存在难以监管的问题,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培训进行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基于网络学院的在线学习不能被有效管控,无法对培训结果进行量化管理。
2基于岗位能力模型梳理教育培训管理的理论探索
经过探索,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教育培训管理,包含理论基础、培训资源利用、培训制度指导和培训目标实现等四个层面,分别是教育培训需求收集针对性强;细化管理培训实施;量化培训结果管理。
从理论层面讲,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对于人员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也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本文涉及的探索是基于在岗员工培训,所以只考虑知识、技能和自我认识三个方面,其他暂不研究。
从资源层面讲,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可以把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技能等每一类岗位的对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相关职责要求,像“指标”一样细化。然后再根据每个细化的“指标”匹配相关的知识点、聚合技能技术水平要求,根据知识点、技能技术要求开发出相关课程,配备师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或者辅以网络学院通过线上学习方式解决。
从制度层面讲,按照某H企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用版及教育培训管理实施细则,企业所属单位的教育培训实施修定办法,作为指导依据指导培训实施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积分管理、量化积分标准,结合培训档案,按积分规则量化每一名员工培训管理。
从最终目标讲,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教育培训目标,是为了促进岗位能力的提升,岗位产出效率提高。同时也有针对性地促进职工职业健康有序发展。
3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教育培训管理
3.1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培训需求针对性强
将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作为培训任务的核心,通过对各岗位员工的教育、引导、培训,使接受培训的员工思想进步、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高效履行工作职责。
某H企业各单位可以根据管理岗胜任能力模型和技术技能类胜任能力模型,按照知识、技能和素质分类分析出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理想状态,并结合员工的实际胜任能力水平项形成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岗位能力清单。依据岗位能力清单组织各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形成企业期待的培训需求,通过开展培训班的方式提高员工实际行为能力,并考虑员工实际个性化培训需求,最终形成统筹兼顾的全面培训需求。
3.2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培训计划实施执行精细化管理
某H企业,根据胜任能力模型,找出员工实际能力与胜任能力模型能力要素之间的差距后,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了出发点和落脚点,参照差距制订合适的培训计划。企业的培训是为了满足在岗、在职人员岗位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而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使企业的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说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共同需求的双赢模式。
在运用胜任能力模型科学地确定培训对象和内容的基础上,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培训方法方式,能避免轻培训结果重培训形式的情况发生,也能驱动培训高效开展。
3.3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培训可量化管理
某H企业为每一位员工建立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参加教育培训情况,作为次年教育培训计划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
员工教育培训积分是针对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的量化管理指标,具体执行为员工参加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离岗培训、自我培训、单位讲师授课,编写教材课件,担任人才培养项目导师等,均可获得相应的培训积分。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每一类培训结果,以培训班为单位,按培训签到表、培训评估表等记录作为积分依据。培训积分标准主要根据培训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贡献度确定,具体标准如表1。
4结语
(1)将企业员工培训与胜任能力模型相结合,既获得了解决传统培训实际工作中困难的方法和工具,又拓展了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范围。
(2)应用胜任能力模型提高了培训需求分析的科学性。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分析,深入到员工具体职位所需要的胜任能力行为特征,有效地提高了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3)应用胜任能力模型可以科学地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总之,胜任能力模型适应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要求,创新地应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实践必定能有效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教育协会.石油教育[J].双月刊,2013(1).
[2]唐建波.M公司高层管理者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研究[D].重庆大学,2014.(本文于2017年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培训管理者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企业大学

more>>

HRD

Copyright © 2021 培训管理者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7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7488822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培训管理者——我国培训管理者门户网站,隶属卓橡公司

培训管理者微信公众号

PMO大会微信公众号